一、前言與導覽
終於到了12代筆電的世代了,首先要先跟大家說I5-12500H的效能大概已經超越AMD 5000系列,甚至超過6000系列也不為過,自己家的INTEL I7 11代應該也是被超越了許多,這次INTEL牙膏真的擠的非常多,讓小宅又驚又喜,台灣雖然只是部分12代上市,但是慢慢就會有個多品牌的加入,沒意外的話,台灣這邊還是要再等等,畢竟庫存還沒有全部賣完啊!!但是並不是說12代就不好,主要還是看個人的預算到哪裡,就做多少事情。
ACER這台說真的有點小失望,但是不至於到很慘,首先外觀有大大的提升,比起之前的AN515造型,終於有了很大的變動,小宅我就特別喜歡這次的改版,另外在散熱方面也有很大的進步,3060可以到140W滿血的功耗!!唯一唯一的小缺點就是沒有獨顯直連,後續更新BIOS後就有獨顯直連。
《聲明與網站》 |
|
《聲明》 |
1. 本人所撰寫之文章可以自由轉貼,僅需告知原作者即可 2. 轉貼之文章禁止惡意修改 3. 文章中之照片若要引用,請隨附連結至本篇 |
《網站》 |
Facebook粉絲專頁:小宅開箱,3c玩樂趣!!看開箱選3c LINE@生活圈:小宅開箱,3c玩樂趣!!看開箱選3C Youtube:小宅開箱 BLOGGER:小宅開箱 小宅開箱 LINE社群(筆電、電腦、手機):趕緊加入 |
《討論區》 | Facebook交流社團:【小宅開箱】筆電技術開箱解惑交流區 |
喜歡本篇文章的話還請到我們的FB粉絲專頁按讚喔~每個讚都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與鼓勵!
《導覽》 |
|
特色評比 -輕薄型筆電 Score: 1 ~ 5 (Min ~ Max) |
得分:22/25 ■ 電池續航-3 ■ 機身堅固度-5 ■ 重量程式速度-5 ■ 螢幕視覺體驗-4 ■ 綜合遊戲體驗-5 |
優 |
■ 外觀好看 ■ 3060 140W滿血 ■ 165Hz高色域面板 100%sRGB DC調光 ■ RGB背光鍵盤 ■ 散熱設計,擴充空間棒 ■ 價格便宜 |
缺 |
■ 無獨顯直連(後續更新有了 ■ DDR4記憶體 ■ 解析度降到FULL HD |
推薦使用者 |
■ 性價比高的人 ■ 想要高色域的人 ■ 大學生入門筆電 ■ 擴充性要高 預算不夠的人 |
二、規格簡介
處理器:I5-12500H記憶體:16G DDR4-3200 雙通道
硬碟:美光 3400 512G
核顯:80EU
顯示卡:RTX 3060 6G 140W滿血版本
螢幕:15.6吋 1920*1080 165hz 高色域面板
散熱器:雙風扇 5熱管 4出風孔 均熱板
鍵盤配光:RGB
接孔:HDMI2.1*1、雷電4*1、USB3.2*3、網路孔*1、耳麥孔*1
無線連結:Killer AX1650i Wi-Fi6無線+藍牙
電池容量:55WH
供應器:230W
筆電重量:2.5KG
筆電尺寸:360*271*20mm(長*寬*高)
詳細請依照型號為主,僅供參考
三、外觀與配件
(一)外觀



首先可以看到a面的外觀跟以往的AN系列不太一樣,造型沒有相較之前圓潤的風格,則是改用更好看的直角設計,3邊窄邊框相對窄了很多,但是底部那邊好像比較厚了,外觀就見仁見智,個人覺得比以往的都好看許多,終於有跟上時代的潮流了。






這邊大概就用幾張圖簡單帶過,整體都是很整齊的線條設計,沒有多餘的線條,因此也看不到一些比較貼心的設計。
筆電整體的剛性是夠的,也支援單手開闔,最大角度大概135度左右。視訊鏡頭一樣做在上方,雖然沒有物理的遮罩有點可惜,麥克風也是做在上面。
邊框的部分,可以感受到跟之前的AN系列三邊的確窄了許多,但是下方的部分好像厚了許多,是不是只是單純面板向上移動而已,這邊只是小宅的推測而已。
底部的開孔,針對散熱模組的位置,都有開孔,喇叭的開孔也有開,四邊還有腳墊,一方面止滑一方面增加底部的進氣孔。
側邊設計將在(四)連接配置介紹。
(二)配件
忘記拍照片了,之後如果有會在補(三)細節尺寸與重量








經由實測,機身本體重2.4公斤;而本體含充電器重3.2公斤,充電器重0.8公斤,充電器快要一公斤。
觸控板長10.5公分、寬7公分,面積適中,使用的體驗不錯,很滑,整體操作流暢。變壓器長15公分,寬7.5公分,高3.0公分,沒意外就是要帶著磚頭出門了。
(四)連接配置




右側I/O,由左而右依序為:指示燈、USB3.2*2
左側I/O,由左而右依序為:電腦鎖、RJ-45、USB3.2、複合式耳麥孔
後側I/O,由左而右依序為:電源孔、雷電4、HDMI2.1(支援HDMI獨顯直連)
在左右側,兩邊都各有一個出風孔,就接孔的位置 我倒是希望右邊留一個孔就好,其他移置後面或著左邊,這樣比較不會影響到滑鼠的使用。
後側的造型,沒有像之前的AN系列開口笑,反正做的比較像高系列,兩邊開孔就好了,HDMI2.1設計在這個位置就不錯,如果有些人外接螢幕的話,就看不到雜亂的線了。
整體的流線造型設計,相當有電競的品味,不難看,可以說是前衛的設計,外觀的部分還是見仁見智。
四、內裝細節
(一)螢幕
▲螢幕詳細資訊
螢幕型號為京東方 NV156FHM-N63 (BOE07D8)型號,解析度為1920*1080,大小為15.6吋,NTSC 為71%;sRGB為91%;Adobe RGB為70%;DCI-P3為74%,更新率為165Hz;亮度為300尼特,以這個價位算是可以接受的面板,不會說到很差,但是相對也夠用。設計系請看這邊
AdobeRGB>NTSC>sRGB色彩空間,色彩空間就是色域範圍,這個色域範圍通常是用一個三角形表示出來。色域範圍越廣,顯示的色彩飽和度就越高。sRGB是色彩範圍最窄的一種色域。通常75%的NTSC就能覆蓋100%的sRGB。而能夠達到75%NTSC色域的顯示器,市面上大部分顯示器都能達到。而一般來說,顯示器能達到72%NTSC就算合格,如果低於這個值,那就只能說這個顯示器太爛,就會出現偏色。
(二)鍵盤與觸控板



C面的部份,鍵盤是黑色的,字是白色的,邊框是白色的,整體看起來非常好看,比之前的黑色配紅色的鍵盤更容易看到字,在常用的鍵也有提供更粗的邊框,上下鍵也是完整的大小,手感正常入門電競的手感,電源鍵沒有特別做的不一樣
觸控面板標準偏大一些,滑起來不錯,按起來也正常許多。
在觸控面板的右側,向下壓的話,是可以壓得下去的,可能是那邊在後面會看到有一個空槽。
RGB背光鍵盤總共有三段,可以讓人去調整,也可以關掉。
(三)CPU、晶片組、記憶體與GPU







CPU為INTEL i5-12500H,12c16t,處理器基準頻率2.5GHz / 標準頻率4.5GHz,4個大核+8個小核,18MB 快取記憶體,TDP為45 W,Maximum Turbo Power為95 W,Minimum Assured Power為35 W。
主板版本 V1.06版本,已經更新到最新。記憶體採用DDR4-3200 SK的8G *2,最大可以支援64G。
內顯採用80EU(GPU-Z錯識別為96EU)共640個執行處理器,最大加速頻率為1297MHz。
獨立顯示卡為NVIDIA GeForce RTX 3060 ,GA106核心,CUDA數共計3840個,基礎頻率900 MHz ,可Boost到1425 MHz,TGP 140W,記憶體三星,容量6G,顯示卡驅動497.11。
(四)硬碟
▲ CrystalDiskInfo硬碟資訊(實際出貨無固定廠牌)。
(五)網卡
▲無線網卡資訊
無線網卡為Intel® Killer AX1650I,使用2x2傳收天線,2.4, 5, 6 GHz (160MHz) + BT5.2,接孔為M.2: CNVio2。
(六)電池
電池容量為57Whr充電式鋰電池,續航大概4-5小時左右,畢竟是電競筆電,續航力大部分都這樣。
(七)拆解與散熱模組












首先先來談談拆解,拆解相較前幾代難度有提升,難怪便宜了許多,原來是把拆解的難度提升了啊!比較不建議新手拆,建議還是交給專業的。
在被蓋部分,開孔的部分,有幾個地方都有貼上過濾網,防止過多的灰塵進入,另外會發現還有幾個散熱墊,對應的位置是SSD,沒錯,高速的SSD在主控上的溫度蠻高的,因此有這樣的設計算是相當加分的。
散熱的部分,相較上一代有很大的進步,首先是CPU均熱板的尺寸有變大,銅管數量也拉到5跟,使用四出風孔設計與雙風散,搭配C面的開孔,冷空氣下降的原理,幫忙散熱,鰭片體積也有小幅度提升。此外風扇也升級成了葉片更多的暴力扇。
雙記憶體槽、雙SSD M.2 SSD槽與2.5吋硬碟槽,這真的算是ACER Nitro 最大的特色。
這邊吐槽一下,給了2.5吋硬碟槽卻沒有附贈SATA排線和支架,要加裝還要自己到服務中心購買,真的笑死...當我很閒!零件還不能網購,難道這是變便宜的負擔嗎?!
五、性能測試
(一)CPU效能測試




Cinebench為測試CPU性能的公認標準:早期版本R15可用於評估短時間內連續使用CPU的性能表現;而最新版本R23可用於評估長時間內連續使用CPU的性能表現。
在Cinebench R15 中得到的分數為253/2232(單核/多核);Cinebench R20 中得到的分數為664/5534(單核/多核);Cinebench R23 中得到的分數為14030 (多核)。
CPU-Z的標準下得分為693.2 / 6299.1(單核/多核)。
3DMark CPU Profile 是針對處理器所設計的測試,主要測試 CPU 的物理運算與自訂模擬兩種工作,並分別測試處理器的 1、2、4、8、16 與最大執行緒下的效能,除效能外也會記錄 CPU 時脈與溫度表現。
R15 連續30次測試,可以看到最大值:2236.26;最小值:2106.82;差值:129.44,連續的散熱表現也不差,至少可以穩定的輸出效能,散熱果然提升許多。
(二)GPU效能測試






3DMark Fire Strike為測試GPU性能的公認標準:Fire Strike系列為測試DX11 API下的性能跑分,可顯示執行DX11的遊戲性能;而Time Spy系列為測試DX12 API下的性能跑分,可顯示執行DX12的遊戲性能;Port Royal 測試情境為 NVIDIA DXR 即時光線追蹤所設計,透過大量的反射展示光線追蹤的效果。
在Fire Strike Ultra中得到的分數為5048、Fire Strike Extreme中得到的圖形分數為9666、Fire Strike 中得到的圖形分數為18478、Time Spy中得到的圖形分數為8238、在Port Royal中得到的圖形分數為4738。
AIDA64 GPGPU為科學運算的指標:測試在各種精度或整數運算下的浮點運算性能與I/O操作性能。
(三)記憶體效能測試
▲ AIDA64 Cache & Memory測試
記憶體使用雙通道DDR4-3200 Read/Write/Copy速度為42567/43045/39243(MB/s)延遲 93.2 ns。(四)硬碟效能測試






在AS SSD測試中循序讀寫速度為 4460.02 / 3339.60 (MB/s),隨機(4K)讀寫速度為 63.58 / 224.74 (MB/s);而在CrystalDiskMark測試中循序讀寫速度為6577.49 / 3985.65 (MB/s),隨機(4K)讀寫速度為68.42 / 133.14(MB/s)。
(五)綜合效能測試



PCMark系列為測試電腦綜合性能的評比,內容包含上網、視訊、文書處理、影片渲染以及遊戲等應用。
在PCMark 10中得到的分數為7021;PassMark的得分為2980.4。SPECviewperf 13 是基於專業應用上衡量圖形性能被廣泛應用的測試軟體。該軟體對基於OpenGL和DirectX的專業繪圖軟體進行基準評測,SPECviewperf 13帶來了全新的9個專業圖形測試場景, SPECviewperf 13測試更加貼近真實的工作應用, 其中一些測試場景甚至包含有超過6,000萬個定點資料,能夠充分反映出繪圖卡的專業圖形性能。
(六)遊戲效能測試
太空戰士5 高畫質
太空戰士4 高畫質
Heaven Benchmark是基於Unigine引擎的基準測試軟件。
Heaven Benchmark是基於Unigine引擎的基準測試軟件。
在SUPERPOSITION 1080P EXTREME的測試中得到的分數為4939。
在SUPERPOSITION 1080P HIGH的測試中得到的分數為10948。
極地戰嚎5遊戲測試
戰地風雲 5 畫質設定
FPS 結果
古墓奇兵:崛起測試
極限競速 地平線4遊戲測試
2077 光線追蹤 超級
2077 光線追蹤 中級
2077 預設方案 高
從上述的遊戲圖來看,3060還是可以玩大部分市面上的遊戲,並且以1080P運行是可以的,2077的測試感覺就是單純優化不是很好,FPS意外的低,或者本來他就是一款很吃效能的遊戲,不過至少還是可以順玩,若有開啟獨顯直連的話,FPS可以再提升5-10%左右的效能。
(七) 散熱性能測試-使用AIDA64與FurMark



CPU的散熱性能採用AIDA64系統穩定性測試:設定勾選FPU一項,此選項會令CPU調用AVX2指令集進行運算,模擬在影片轉檔、遊戲以及使用一些繪圖與工程等專業軟體時的CPU狀態。
GPU的散熱性能採用FurMark燒機測試:設定1920*1080,0X MSAA,此選項會令GPU模擬圖形硬體加速、遊戲以及使用一些繪圖與工程等專業軟體時的狀態。透過單獨使用AIDA64系統穩定性測試(也就是俗稱的CPU單烤),我們模擬出使用者在進行影片轉檔以及使用一些繪圖與工程等專業軟體時所可能遇到的使用情況:此時CPU頻率為大核3.5GHz小核2.8GHz、溫度維持在90度左右以及功耗為63W,CPU的性能表現普通,下面會用更嚴苛的測試。
而結合AIDA64系統穩定性測試以及FurMark燒機測試(也就是俗稱的雙烤),我們模擬出使用者在進行遊戲以及使用一些繪圖與工程等專業軟體時所可能遇到的使用情況,特別是3A級遊戲最適合用此測試組合來評估遊戲體驗:此時CPU頻率為大核2.7-2.8GHz小核2.4GHz、溫度維持在91度左右以及功耗為40W,溫度雖然維持不變,但是頻率已經往下掉了;GPU頻率為1072MHz、溫度維持在85度,GPU的性能表現偏弱。因此可以了解到如果跑一些需要CPU 與 GPU同時跑的遊戲,可能會有效能低弱的問題。
(八) 散熱性能測試-使用Prime95與FurMark



Prime95 是一套很資深的數學計算(CPU測試)軟體,它是一套比AIDA64更為「嚴苛」的CPU測試軟體,在所有的拷機軟體中是公認的最殘酷的一款。它把負荷高得有點離譜的工作量載入在CPU身上,以此來考驗CPU的承受能力。
GPU的散熱性能採用FurMark燒機測試:設定1920.1080,0X MSAA,此選項會令GPU模擬圖形硬體加速、遊戲以及使用一些繪圖與工程等專業軟體時的狀態。
透過單獨使用Prime95系統穩定性測試(也就是俗稱的CPU單烤),我們模擬出使用者在進行影片轉檔以及使用一些繪圖與工程等專業軟體時所可能遇到的使用情況:此時CPU頻率為大核3.5GHz小核2.8GHz、溫度維持在92度左右以及功耗為67W,CPU的性能表現普通,這裡的功耗比AIDA64更多些,溫度也稍微上去一些,頻率也比剛剛多一些,但是差異不大。
而結合Prime95系統穩定性測試以及FurMark燒機測試(也就是俗稱的雙烤),我們模擬出使用者在進行遊戲以及使用一些繪圖與工程等專業軟體時所可能遇到的使用情況,特別是3A級遊戲最適合用此測試組合來評估遊戲體驗:此時CPU頻率為大核2.6GHz小核2.2GHz、溫度維持在92度左右以及功耗為42W,頻率比AIDA64低一點,瓦數卻比較高,可能碰到牆;GPU頻率為1065MHz、溫度維持在84.4度,GPU的性能表現偏弱。
大概可以知道羊毛出在羊身上,如果真的遇到需要高度雙負載的輸出,以這台筆電的散熱模組還是沒有辦法,但是如果單單只是日常使用打遊戲,顯卡的140W功耗輸出還是會有一定的優勢,看到這裡不用太擔心,效能上的問題,如果個別分開作業的話,該有的效能輸出還是會出來,除了CPU穩定的功耗還是比正常的12500H低一點,但是家用日常或者預算較為不足的人來說還是相當夠用了。
(九) 續航力測試
遊戲機,不測試。大約4小時左右。六、總結與建議
先給它總結一句話,便宜,很多預算不高又要求效能要好的朋友。先從優點開始說~|
1.外觀的部分,改善以往的那醜醜的外觀,這次的外觀我個人比較喜歡,這當然是個人口感了。
2.散熱真的變強很多,或許還是沒有辦法把12500H的效能發揮出來,但是以這樣的價格能有這樣的效能,已經是很不錯的表現,散熱表現可以說是比天選3還要好,這點是讓我比較意外的;另外在細節的SSD上也有幫忙加強散熱。
3.擴充方面還是維持以往高CP值的水準,兩個記憶體槽、兩個M.2 SSD槽與一個2.5吋槽,這樣的價位提供這麼高擴充性的功能,值得給一個讚。
4.價格方便可以說是蠻便宜的,以這樣的價格入手I5 12代+3060滿血 甚至還有15.6吋 165H 高色域面板,我是不知道還有什麼可以嫌棄的。
說說缺點吧~!
1.
後續BIOS更新,就有獨顯直連了。
2.記憶體不是DDR5,不過這個我覺得算是一個優點,畢竟現在DDR5很貴,那給一個DDR4,對於有一些預算有要求,但是記憶體想要拉到32G的人算是一個福音,如果搭配前面的獨顯直連,那這個問題根本不是問題。
3.給2.5吋硬碟槽卻沒有附贈SATA排線和支架,是要多摳!大哥,買了你家的筆電,還要光顧你家的服務中心,別這樣啊~我就不想出門,為了一個排線我還要出門,重點還不能網購,醒醒好吧!都這個年代了還要出門很要命啊!
4.噪音算是蠻大的,如果你本身沒有戴耳機的習慣,那你務必要把聲音開大一些,不然打遊戲的時候,基本上都是你的風扇聲音,如果玩賽車遊戲還好,畢竟賽車本來就有風切的聲音,不影響。
售價的部分,台幣3.5萬內有找,想了解更多或者有關於跨境的問題再來訊問小宅。
本次評測到此,有誤之處還請多多指正,有任何問題都可以留言詢問,謝謝!
喜歡本篇文章的話還請到我們的FB粉絲專頁按讚喔~每個讚都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與鼓勵!
2 留言
可以裝的 HD 高度? 9mm? 7mm?
回覆刪除保險都是7mm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