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最近在觀望 SSD 市場的朋友,一定都發現了:沒錯,SSD 的價格正悄悄地漲回來了!為了在漲價浪潮中殺出重圍,許多廠商選擇了無 DRAM (DRAM-less) 設計來控制成本。但問題來了:省了荷包,效能與品質會不會也跟著縮水呢?
好在,小宅開箱常用的品牌「凌航科技」聽到了大家的心聲,最近推出一款 NFP4V5 平價 PCIe 4.0 硬碟。它主打 4800/3500 MB/s 的高速讀寫,並搭配 SLC Cache 技術應對日常與遊戲的突發負載。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高達 600 TBW 的耐寫度和完整的五年保固,盒內還直接附上石墨烯銅複合散熱貼,確保長時間運行依然穩定不降速。
最讓人安心的,莫過於它的售後服務。凌航在台灣設有授權快換中心,不幸遇到狀況,再也不用走冗長的跨國 RMA 流程 (沒有偷臭!快換真的方便太多了)。即使不方便親自前往,也能透過郵寄處理,大幅縮短等待時間,這點真的非常貼心!
《聲明與網站》 | |
《聲明》 | 1. 本人所撰寫之文章可以自由轉貼,僅需告知原作者即可 2. 轉貼之文章禁止惡意修改 3. 文章中之照片若要引用,請隨附連結至本篇 |
《網站》 | Facebook粉絲專頁:小宅開箱,3c玩樂趣!!看開箱選3c LINE@生活圈:小宅開箱,3c玩樂趣!!看開箱選3C Youtube:小宅開箱 BLOGGER:小宅開箱 小宅開箱 LINE社群(筆電、電腦、手機):趕緊加入 |
《討論區》 | Facebook交流社團:【小宅開箱】筆電技術開箱解惑交流區 |
【產品開箱】




這代包裝走凌航一貫的黑×黃配色,正面把 NFP4V5 型號與容量「1TB」標很清楚,左下角直接寫 NVMe Gen4×4 / M.2 2280,背面是多語系說明,兩個重點寫在盒上就看得到:台灣製造、五年保固,正面還有幾個小徽章網路上知名評測網站或者雜誌推薦的品牌。




包裝跟以往一樣,塑膠盒的固定包裝,散熱貼片已經幫你貼好在上面,不用自己再另外貼,散熱片設計採用左側 Neo Forza 字樣、右半邊正面黑底配白三角,低調風格簡單,背後型號與關鍵資訊一張貼紙寫滿:NFP4V5、M.2 2280 / PCIe Gen4x4、容量 1TB。序號與認證都在這面,之後報修用得到。



這批 NFP4V5 採 Realtek RTS5772DL(DRAM-less、支援 HMB)主控;顆粒絲印為 29F04T4ANC0K1 / WM25142100YT,我們以 QLC 的定位來看待後續表現與測項。QLC 的調性很清楚:
前段靠 動態 SLC Cache 衝上 Gen4 標示速度;當快取寫滿,會轉入 原生 QLC 寫入區,長時間拷檔時寫入速率會掉到「幾百 MB/s 等級」,但讀取表現維持穩定。這也解釋了它適合的場景——讀多寫少 的日常、遊戲庫、素材倉庫或一般系統碟;若是長時間 4K 隨寫或重度剪輯暫存,建議改用更高階(TLC/有 DRAM)的型號更對味。
小宅建議(QLC 用法重點)
留 20–30% 空間 給 SLC Cache,長寫更不容易掉速。
大檔搬運改成「分段拷貝」,或先落到快碟再背景搬移。
依官方 TBW/ 五年保固 規範使用;資料要備份,這是所有 QLC/TLC 共通原則。
【產品實測】
小宅開箱一直秉持著專業的筆電評測精神,因此本次凌航 NFP4V5 SSD 的所有測試,皆是在筆記型電腦上進行。我們使用的是華碩天選 FX608JP 筆電,它搭載了 Intel Core i7-13650HX 處理器,並配置 16GB 的 DDR5 4800記憶體,足以應付各種高負載的測試情境。
我們將 SSD 安裝於筆電內建的 PCIe 4.0 x4 M.2 插槽,確保能完整發揮這款高速 SSD 的傳輸潛力。測試環境為 Windows 11 作業系統,所有數據皆在最新的軟體環境下取得,最大化地呈現產品的真實效能。
在所有效能測試開始前,我們習慣性地使用 CrystalDiskInfo 這款工具來檢視這顆 SSD 的基本健康狀態與詳細資訊。
從圖中可以看到,這顆 Neo Forza NFP4V5PC110-44H1000 的硬碟健康狀態顯示為 良好 (100%),在待機狀態下溫度為 30℃,顯示其狀況非常健康。
此外,該軟體也辨識出這顆 SSD 的容量為 1TB,介面為 NVM Express 1.4,其他如通電次數為 6 次、已使用時間為 0 小時等數據,皆顯示這是一顆全新的產品,為後續的效能測試提供了可靠的基礎。
從圖中可以看到,這顆 Neo Forza NFP4V5PC110-44H1000 的硬碟健康狀態顯示為 良好 (100%),在待機狀態下溫度為 30℃,顯示其狀況非常健康。
此外,該軟體也辨識出這顆 SSD 的容量為 1TB,介面為 NVM Express 1.4,其他如通電次數為 6 次、已使用時間為 0 小時等數據,皆顯示這是一顆全新的產品,為後續的效能測試提供了可靠的基礎。





根據 AS SSD Benchmark 這款軟體的測試結果,此款 SSD 在多個項目中都展現了可靠的效能。這款軟體不僅提供基礎的讀寫速度測試,還包含模擬實際應用場景的複製效能測試。
從 1 GB 和 10 GB 兩種不同檔案大小的測試結果來看,此款 SSD 在 Seq(循序讀寫) 項目中,讀取速度都維持在 3600 MB/s 左右,而 寫入速度則分別為 2314 MB/s(1 GB)和 1968 MB/s(10 GB)。這個數據顯示,即使在面對較大的 10 GB 檔案時,其寫入效能雖然略有下降,但仍保持在高效水準,證明了其 SLC Cache 的調度能力相當不錯。
此外,在模擬真實使用情境的「複製效能測試」中,其表現同樣令人滿意。複製一個 ISO 檔案的速度達到 2617 MB/s,複製一個 程式 資料夾的速度約為 730 MB/s,而複製一個 遊戲 資料夾的速度也達到 1423 MB/s。這些數據直接反映了這款 SSD 在日常傳輸大型檔案、安裝程式或遊戲時的優異表現。
最後,從 AS SSD Benchmark 的曲線圖中可以看到,其連續讀寫速度在整個測試過程中都維持著一條平穩的曲線,沒有出現明顯的效能劇烈波動。這也進一步證明,此款 SSD 不僅有亮眼的跑分成績,更具備了極高的穩定性,能確保用戶在長時間使用下都能獲得順暢的體驗。
從 1 GB 和 10 GB 兩種不同檔案大小的測試結果來看,此款 SSD 在 Seq(循序讀寫) 項目中,讀取速度都維持在 3600 MB/s 左右,而 寫入速度則分別為 2314 MB/s(1 GB)和 1968 MB/s(10 GB)。這個數據顯示,即使在面對較大的 10 GB 檔案時,其寫入效能雖然略有下降,但仍保持在高效水準,證明了其 SLC Cache 的調度能力相當不錯。
此外,在模擬真實使用情境的「複製效能測試」中,其表現同樣令人滿意。複製一個 ISO 檔案的速度達到 2617 MB/s,複製一個 程式 資料夾的速度約為 730 MB/s,而複製一個 遊戲 資料夾的速度也達到 1423 MB/s。這些數據直接反映了這款 SSD 在日常傳輸大型檔案、安裝程式或遊戲時的優異表現。
最後,從 AS SSD Benchmark 的曲線圖中可以看到,其連續讀寫速度在整個測試過程中都維持著一條平穩的曲線,沒有出現明顯的效能劇烈波動。這也進一步證明,此款 SSD 不僅有亮眼的跑分成績,更具備了極高的穩定性,能確保用戶在長時間使用下都能獲得順暢的體驗。







從針對 1GB、8GB、64GB 三種不同測試檔案大小的結果來看,此款 SSD 在讀取方面表現穩健。其 循序讀取速度 不論在何種檔案大小下,皆能維持在 4700 MB/s 左右,而 循序寫入速度 則維持在 2900 MB/s 左右。這證明了其在處理大容量檔案時,其讀寫效能都能保持在穩定且高效的水準。
在 4K 隨機讀寫 項目中,其 Q1T1 讀取速度約為 30-40 MB/s,寫入速度約為 110 MB/s。這組數據代表了 SSD 在單一任務下的系統回應速度。而多工處理下的 Q32T16 讀取速度 可達 600-700 MB/s,寫入速度則有 370-410 MB/s,顯示其在應付多個程式同時運作時,依然能提供良好的反應效率。
總結來說,CrystalDiskMark 的測試結果一致表明,此款 SSD 在讀取性能上表現優異,不僅速度快,且在面對不同負載時都能保持極佳的穩定性。
在 4K 隨機讀寫 項目中,其 Q1T1 讀取速度約為 30-40 MB/s,寫入速度約為 110 MB/s。這組數據代表了 SSD 在單一任務下的系統回應速度。而多工處理下的 Q32T16 讀取速度 可達 600-700 MB/s,寫入速度則有 370-410 MB/s,顯示其在應付多個程式同時運作時,依然能提供良好的反應效率。
總結來說,CrystalDiskMark 的測試結果一致表明,此款 SSD 在讀取性能上表現優異,不僅速度快,且在面對不同負載時都能保持極佳的穩定性。
在 ATTO Disk Benchmark 的測試中,寫入速度在不同檔案大小下都能保持高度一致,其讀取速度最高達到 4.68 GB/s,寫入速度也穩定在 3.3 GB/s 左右,顯示出極高的傳輸效率。
在較小的 I/O 大小測試中,如 512 B 和 1 KB,讀寫速度雖然相對較低,但隨著 I/O 大小的增加,速度迅速提升。例如,在 64 KB 的測試中,讀取速度已經達到了 2.66 GB/s,寫入速度更來到 2.79 GB/s。隨著 I/O 大小增加到 1MB 以上,讀取與寫入效能便達到峰值,即使在 64 MB 的大檔案測試下,寫入速度也保持在 3.31 GB/s 的水準。
總體來說,這款固態硬碟在讀寫速度和穩定性方面表現出色。
在較小的 I/O 大小測試中,如 512 B 和 1 KB,讀寫速度雖然相對較低,但隨著 I/O 大小的增加,速度迅速提升。例如,在 64 KB 的測試中,讀取速度已經達到了 2.66 GB/s,寫入速度更來到 2.79 GB/s。隨著 I/O 大小增加到 1MB 以上,讀取與寫入效能便達到峰值,即使在 64 MB 的大檔案測試下,寫入速度也保持在 3.31 GB/s 的水準。
總體來說,這款固態硬碟在讀寫速度和穩定性方面表現出色。




在進行 SSD 效能測試時,單純的跑分數據並無法完全反映其在真實使用情境下的表現。因此,我們使用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 針對三種不同數據壓縮率進行了測試,這能更全面地模擬 SSD 在處理不同類型檔案時的性能。
總結來說,這三項測試結果證明了這款 SSD 的主控晶片在處理不同壓縮率的數據時,都能保持一定的性能水準。雖然在模擬應用程式的情境下寫入速度略有波動,但整體而言,其在多種應用場景下的綜合性能表現依然令人滿意。
- 8% 壓縮率: 此情境代表低壓縮率數據,如未壓縮的影片、照片或音樂檔案。這類數據最能考驗 SSD 在面對大容量多媒體檔案時的傳輸性能。
- 46% 壓縮率: 此情境模擬應用程式、遊戲等混合型數據。其壓縮率中等,能夠反映 SSD 在日常多工處理、程式啟動時的表現。
- 100% 壓縮率: 此情境代表不可壓縮數據,如已加密的檔案或隨機生成的數據。這能直接測試 SSD 主控晶片在不依賴任何壓縮演算法加速的情況下,所能達到的真實效能。
8% 壓縮率 (文件資料) 分析
在此情境中,此款 SSD 的總分為 11,163.27。其 Seq 4MB 讀取速度為 3,276.80 MB/s,寫入速度為 2,343.25 MB/s。這組數據反映出 SSD 在面對日常多媒體檔案時,能提供高效的傳輸表現。46% 壓縮率 (模擬應用程式) 分析
在模擬應用程式的 46% 壓縮率測試中,總分為 10,553.31。可以看到,Seq 4MB 讀取速度仍維持在 3,195.01 MB/s,但寫入速度則略降至 1,872.03 MB/s。這點說明,主控晶片在處理可壓縮性較高的數據時,寫入效能會受到影響,但仍保持在一個可接受的範圍內。100% 壓縮率 (不可再被壓縮) 分析
最後,在 100% 壓縮率的測試中,總分則來到 11,497.77。在此模式下,Seq 4MB 讀取速度為 3,195.01 MB/s,寫入速度為 2,522 MB/s。有趣的是,其寫入速度回升,這也反映了主控在應對這類數據時的性能表現。總結來說,這三項測試結果證明了這款 SSD 的主控晶片在處理不同壓縮率的數據時,都能保持一定的性能水準。雖然在模擬應用程式的情境下寫入速度略有波動,但整體而言,其在多種應用場景下的綜合性能表現依然令人滿意。



這兩張 TxBENCH 測試圖表,除了驗證 SSD 的基本效能外,更重要的亮點是展示了不同磁碟區塊對齊(Alignment)設定下的表現差異。第一張圖採用 4KB 對齊,而第二張圖則採用 128KB 對齊,這兩者對 SSD 性能有著顯著的影響。
在第一張 4KB 對齊 的測試中,我們可以看到,Sequential Max (128KB) Q32T1 的讀寫速度分別為 4528.633 MB/s 和 2854.608 MB/s。而在第二張 128KB 對齊 的測試中,同樣的項目讀寫速度則為 4528.056 MB/s 和 2795.756 MB/s,整體表現相近,這說明在連續大檔案傳輸的極致性能上,兩種對齊方式的影響較小。
然而,兩者在 Random Max (128KB) Q1T1 測試中,卻展現了明顯的差異。4KB 對齊 的寫入速度為 1556.594 MB/s,而 128KB 對齊 的寫入速度則為 1541.339 MB/s。這點差異雖然不大,但更重要的是,它突顯了 SSD 在處理中型隨機檔案時,對齊方式的重要性。
總結來說,這兩份測試結果證明了這款 SSD 在兩種主流對齊方式下,都能維持高速且穩定的性能輸出。
在第一張 4KB 對齊 的測試中,我們可以看到,Sequential Max (128KB) Q32T1 的讀寫速度分別為 4528.633 MB/s 和 2854.608 MB/s。而在第二張 128KB 對齊 的測試中,同樣的項目讀寫速度則為 4528.056 MB/s 和 2795.756 MB/s,整體表現相近,這說明在連續大檔案傳輸的極致性能上,兩種對齊方式的影響較小。
然而,兩者在 Random Max (128KB) Q1T1 測試中,卻展現了明顯的差異。4KB 對齊 的寫入速度為 1556.594 MB/s,而 128KB 對齊 的寫入速度則為 1541.339 MB/s。這點差異雖然不大,但更重要的是,它突顯了 SSD 在處理中型隨機檔案時,對齊方式的重要性。
總結來說,這兩份測試結果證明了這款 SSD 在兩種主流對齊方式下,都能維持高速且穩定的性能輸出。






AIDA64 這套專業軟體能細分多種讀取測試,讓 SSD 的效能表現更為透明。
在 Linear Read 測試中,此款 SSD 的連續讀取速度平均為 5318.0 MB/s,最高可達 5504.2 MB/s。這項結果顯示,在處理大型連續性資料,如檔案複製或程式載入時,能維持高效的數據傳輸。
接下來是考驗 SSD 緩衝能力的 Buffered Read 測試。圖表顯示其平均讀取速度為 5288.0 MB/s,最高可達 5363.3 MB/s。這項數據證明,SSD 在面對短時間內大量資料存取時,能有效利用緩衝機制,保持效能穩定。
在 Random Read 測試中,此顆 SSD 的平均讀取速度為 1843.9 MB/s,其速度曲線的波動幅度在合理範圍內。這項數據反映了其在處理電腦開機、程式啟動等零散檔案存取時的反應速度。
最後,在 Average Read Access 測試中,其平均存取延遲為 0.03 ms。這個數值代表 SSD 能在極短時間內回應讀取請求,有助於提升系統的整體反應速度。
總結來說,AIDA64 的測試數據客觀呈現了這款 SSD 在連續讀取、緩衝處理及隨機存取等方面的表現,為使用者提供了全面的性能參考。
在 Linear Read 測試中,此款 SSD 的連續讀取速度平均為 5318.0 MB/s,最高可達 5504.2 MB/s。這項結果顯示,在處理大型連續性資料,如檔案複製或程式載入時,能維持高效的數據傳輸。
接下來是考驗 SSD 緩衝能力的 Buffered Read 測試。圖表顯示其平均讀取速度為 5288.0 MB/s,最高可達 5363.3 MB/s。這項數據證明,SSD 在面對短時間內大量資料存取時,能有效利用緩衝機制,保持效能穩定。
在 Random Read 測試中,此顆 SSD 的平均讀取速度為 1843.9 MB/s,其速度曲線的波動幅度在合理範圍內。這項數據反映了其在處理電腦開機、程式啟動等零散檔案存取時的反應速度。
最後,在 Average Read Access 測試中,其平均存取延遲為 0.03 ms。這個數值代表 SSD 能在極短時間內回應讀取請求,有助於提升系統的整體反應速度。
總結來說,AIDA64 的測試數據客觀呈現了這款 SSD 在連續讀取、緩衝處理及隨機存取等方面的表現,為使用者提供了全面的性能參考。
在寫入性能的評估上,我們僅以 AIDA64 的 Linear Write 測試作為代表,因為這能最直觀地呈現這款採用 DRAM-less 搭配 QLC NAND 架構的 SSD,在連續寫入時的真實表現。
從圖中可以看到,在測試一開始的寫入速度可達 2725.3 MB/s,然而,當寫入超過 SLC Cache 的容量後,速度便出現明顯的下降。這點是所有採用此類架構的 SSD 的共同特性,但值得注意的是,其最低寫入速度僅維持在 113.6 MB/s 左右。
這個速度對於這個世代的 SSD 來說,是一個不小的缺點。當你在進行長時間、大容量的寫入任務時,如備份數十 GB 的資料或傳輸大型遊戲檔案,其速度會明顯受限,讓等待時間大幅增加。
總結來說,AIDA64 的寫入測試圖表清晰地描繪了這款 SSD 的性能曲線。它能提供短時間內的高速寫入,但在面對持續性的大容量寫入需求時,其性能表現將會明顯減緩,這點是潛在用戶在選購前必須納入考量的。
總結:凌航科技 NFP4V5 SSD 值得入手嗎?
在物價上漲、SSD 價格也跟著變動的市場中,凌航科技推出的這款 NFP4V5 顯然是一款以高性價比為訴求的產品。我們透過一系列專業測試,對它的真實性能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從我們的測試數據來看,這款 SSD 的表現如同官方所宣稱,在日常應用和遊戲情境下都能提供高速體驗。Anvil's 和 TxBENCH 的測試數據,都證明了它具備超過 3000 MB/s 的讀寫速度,足以應對多數用戶對高速傳輸的需求。AIDA64 的讀取測試也顯示,不論是連續讀取還是隨機存取,其效能表現都相當穩定,且平均延遲極低。
不過,就像所有的 DRAM-less + QLC SSD 一樣,這款產品在長時間、大容量寫入時,也顯露了其架構上的限制。從 AIDA64 Linear Write 的測試圖中可清楚看到,當超過 SLC Cache 的容量後,寫入速度會出現斷崖式下降,最低甚至僅剩 113.6 MB/s。這意味著,如果你是經常需要複製動輒數十 GB 甚至上百 GB 檔案的專業創作者,就需要將這個缺點納入考量。
綜合來說,這款凌航 NFP4V5 SSD 的定位非常明確:
- 優勢: 官方宣稱的 600 TBW 耐寫度,搭配高達 五年 的保固,為消費者提供了長期使用的安心保障。其採用的 單面顆粒 設計,體積輕巧,加上盒內附贈的 石墨烯複合散熱片,不僅能有效降低溫度,還能確保無論是空間有限的筆記型電腦,還是要求效能的桌上型電腦,都能輕鬆安裝並發揮穩定效能。再加上凌航在台灣設有快換中心,提供了方便快速的售後服務,這些都是讓它在平價市場中極具競爭力的亮點。
- 缺點: 在進行長時間、大容量的連續寫入任務時,速度會明顯變慢。
因此,如果你是一個預算有限的遊戲玩家、文書使用者或是輕度影音創作者,這顆 SSD 提供的初期高速性能與優異的售後服務,絕對能滿足你的需求,甚至超乎期待。但如果你是一個需要頻繁傳輸大量資料的專業人士,並對寫入速度有嚴苛要求,那麼建議你可能需要考慮更高階、價格也更高的 DRAM 版本 SSD。
0 留言